Nike关闭加密部门遭起诉,NFT还能起来吗?

2025-04-27 17:31

分享
分享

4 月 24 日,运动巨头Nike突然卷入一场风暴。先是旗下顶级NFT项目CloneX的图片在交易平台集体“消失”,取而代之的是一行冷冰冰的提示:“内容违反服务条款”。第二天,Nike就被用户告上法庭,索赔500万美元。曾经风光无限的元宇宙潮牌,为何一夜崩塌?


从“元宇宙Nike”到集体诉讼

CloneX的创造者RTFKT工作室,名字取自“人造物”(Artifact)的谐音,最初立志做“元宇宙的Nike”。2021年,他们联手艺术家村上隆推出3D头像NFT,狂卖1亿美元,甚至被Nike收购。然而2024年底,Nike毫无预警地关闭了RTFKT,CloneX地板价暴跌60%,社区炸锅。

更讽刺的是,RTFKT创始人曾自豪宣称:“我们懂加密文化,传统巨头学不来。”但用户发现,CloneX的图片居然存在普通网站服务器上,连加密圈最基础的IPFS存储都没用。当服务器关闭,NFT瞬间变“白板”,网友怒骂:“耐克也玩Rug Pull(卷款跑路)!”

图片消失,谁该背锅?

唯一出面解释的RTFKT成员Samuel称,团队本计划4月底将数据迁移到去中心化存储平台Arweave,但合作方Cloudflare搞错合同日期,提前切断了服务。尽管Samuel积极补救,另一创始人却在晒度假照,对比鲜明。

这场闹镜引发连锁反应:用户指控Nike违反消费者保护法,且NFT属于“未注册证券”。此前NBA球星奥尼尔推广的NFT项目Astrals被法院判定为证券,最终赔了1100万美元。但法律人士认为,Nike可能只需“花钱消灾”,因为NFT是否算证券仍无定论。

NFT存储:生死攸关的技术课

此次事件暴露了NFT最大隐患——存储方式。若图片存在普通服务器(如Cloudflare),一旦停服,NFT就成废纸。主流方案有两种:

  1. IPFS:去中心化存储,文件分布在全球节点,抗审查但需持续维护;
  2. Arweave:一次性付费存储200年,靠代币激励矿工永久保存数据。 更硬核的项目如Nouns和Loot,直接把图片代码写入以太坊链上。虽然画质简陋(比如像素风),但永不消失,社区凝聚力极强。

比特币NFT意外躺赢?

事件发生后,不少人喊“利好比特币NFT”!Ordinals协议把图片直接刻在比特币最小单位“聪”上,完全链上存储。虽然成本高、尺寸受限,但文化属性拉满,比如致敬比特币早期MEME的“光头巫师”Taproot Wizards。


NFT的未来:回归本质

这场危机给行业敲响警钟:NFT不仅是炒作的图片,更是数字所有权凭证。无论项目方用IPFS、Arweave还是全链存储,都必须保证数据永久可访问。否则,再炫酷的NFT也只是空中楼阁。正如链上鼻祖Loot的创始人所说:“价值不在于价格,而在于社区如何赋予它意义。”或许,只有真正去中心化的NFT,才能穿越牛熊,成为下一代互联网的基石。

推荐阅读